欢迎进入平凉机电工程学校门户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实训 > 名师风采

李老师

中国甘肃网7月1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特约记者 常舒清 通讯员 王雄雄 樊丁宁) 核心提示31岁的周昊在静宁县仁大乡西张小学任教5年,妻子张东霞到这里任教也近4年,他们儿子的年龄和张东霞任教的时间一样。西张小学是仁大乡最为偏僻的一所学校。由于耕地面积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以及外出打工为生,学校所在村是该乡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用村支书师建中的话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了,全村210户900多人共出了2个大学生,而且都是在70年代考上的。”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贫困山坳坳。

走进荒山中的学校

2008年春季开学,已有7年教龄的周昊被乡教委从中心小学调到了西张小学任教。调动前,乡教委刘主任专门将周昊叫去做思想动员。刘主任告诉周昊,西张小学有一位老师退休了,剩下的两位教师年龄都上了50岁,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孩子们真的需要一位教学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教师。

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到校当天所领略到的荒凉还是远远超出了周昊的意料。“从家里骑摩托车在颠簸的山路上走了近3个小时,一排教室和教师宿舍孤零零地躺在大山中的一个小山坳里,学校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周昊说,到校后第一周就刮起了大风,早晨起来,教室屋脊上有五六片瓦被刮下来摔碎在了地上。

与自然条件的严酷相比,村民和同学们对这位新任教的年轻教师则给予了热烈的欢迎,让周昊很是感动。开学后的第一天,就有村民给这位新老师送来了洋芋和油饼,中午村支书硬是将学校里的3位教师请到家吃了顿“鸡蛋长面”。

培养山区孩子的学习习惯

开学后,周昊很快就发现学校里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非常差,“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提问时老是冷场,没人回答;布置的作业总有五六个学生完不成;作业互抄现象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周昊想方设法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措施,他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这所全乡最偏僻学校的教学成绩。

讲课时,周昊一旦发现有学生不盯着黑板,就立即停下来点名提醒;提问出现冷场时,他会严厉地说“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我要点名”,硬是逼着学生动脑思考,锻炼胆量;对一部分成绩差的同学,他每天坚持选一些较简单的习题,并刻意少布置作业,确保他们能按时完成;看到有学生扒在桌子上写字或眼睛离作业本太近,他会轻轻拍一下肩膀提醒。为了整治抄袭作业,周昊和同学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会在学生午饭到校做作业时冷不丁地出现在教室里,让正在拿着同桌作业本抄袭的学生“大惊失色”;他会在第二天一上课就出其不意地随机点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做一遍前天作业上的某道习题。

夫妻携手共创一片天

2009年秋季,学校里又一位老师退休了,周昊的妻子张东霞便申请调到了西张小学,和丈夫一起工作。张东霞任教不久,他们的儿子便出生了。

周昊说,妻子来到学校后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同学们养成了较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一下子懂得“打扮”自己了,变得精神了好多。“早操时,她会在操场里摆上一个小板凳,放一脸盆清水和肥皂,让同学们都伸出双手,挨个检查;她会挨个检查同学们谁的脖子和耳朵没洗干净,然后让他们一个个自己去洗。”

通过3年多的管理,西张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2011年期末统考,学校在全乡17所小学中综合排名第三,周昊也被乡教委评选为“学生作业规范书写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期末统考,西张小学又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在全乡教育先进工作者颁奖会上,一位同事开玩笑说“夫妻学校又得奖了”,于是,“夫妻学校”的称号便在全乡传开了。

周昊任教几年来,这所隐藏在山坳里的小学校人数由68人变成了37人,骤减了近一半,但周昊从来没向乡教委提起过工作调动的事。他说,来这里任教后,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贫困山区孩子们对优质教育和优秀年轻教师的渴求。周昊告诉记者:“多小的学校,再少的学生,总得有教师坚守;社会再进步,经济再发展,总会有一部分学生转不到城里去念书。因此,这里更需要有责任心的教师。”